新闻中心

• 聚力攻坚合格评估,欢歌盛启...
• 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|广州华商...
• 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、学校荣...
• 校社携手 共创未来——外国语...
• 《创业管理》课程组织师生团...
• 探湾区前沿,创青春未来——...
• 数字经贸学院师生走进奥飞数...
• 数字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系肇庆...
• 课堂与实践并行,实习赋能成...
• 华商会计大讲堂第124期|财税...

《创业管理》课程组织师生团队赴佛山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

2025年05月12日

为深化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《创业管理》建设,2025年4月29日,时博手机平台_时博(中国)组织师生团队赴佛山开展《创业管理》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活动。时博手机平台_时博(中国)创新创业学院高艳锋老师、吕汉城老师,以及10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。


探索产业转型与创新实践

活动首站来到佛山创意产业园。作为岭南文化与现代创意交融的典范,园区通过“旧厂新生”模式,将废弃厂房改造为集非遗传承、艺术创作与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缩影。在解说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先后参观了“佛山之心”“25H酒吧街”等标志性场景,深入了解产业园的运营模式与战略规划。独立设计师的扎染服饰、非遗传承人的铜凿剪纸、现调分子鸡尾酒等多元化业态,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,展现了“小而美”创业项目的活力,启发了师生对市场细分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。


传统技艺与创新设计的结合

在“25H天空农场”,师生参与“岭南风情”主题非遗黏土课程。课程以佛山传统黏土工艺为基础,结合现代设计理念,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。

 

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,学生使用超轻黏土制作熊猫、醒狮、岭南建筑等模型,探讨作品的文化内涵,如黑白黏土的融合象征阴阳平衡,竹叶的弧度呼应水乡柔美,这些细节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碰撞,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商业中的转化潜力。专业导师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框架,自由创作奇幻生物或未来场景,激发其创新思维与艺术创造力,使其领悟创业不仅是商业实践,更是文化价值的创造性重构。


非遗技艺的现代应用

在非遗彩灯研学课堂中,师生系统学习了佛山彩灯的历史脉络与制作工艺。佛山彩灯作为岭南民间艺术的瑰宝,以精细工艺与吉祥寓意闻名,其发展历程从宋代“灯色”技艺延续至今,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课堂通过“历史讲解+技艺演示”模式展开,专业导师通过展示宋代“灯色”残片与现代3D打印灯骨模型,阐述了传统竹篾骨架制作、绸面彩绘等工艺,并对比现代3D打印灯骨模型与LED技术的应用,生动诠释了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。在“彩灯+X”工作坊环节,师生们尝试用LED灯带改造传统宫灯、将武术动作转化为剪纸图案。通过技术革新融入现代生活的创业资源,让非遗焕发新生,让传统文化“活”在市场中,也为师生们提供了探索非遗IP的商业化路径的实践样本。

本次《创业管理》课程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相结合、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相衔接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统一,系统提升了学生的商业洞察力、筑牢了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,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产业动态、识别商业机会的实践平台。

时博手机平台_时博(中国)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,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需求,持续完善创新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,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生力军。


(图文/创新创业学院 责任编辑/刘育静)

上一条:校社携手 共创未来——外国语学院举行仙村社工站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
下一条:探湾区前沿,创青春未来——《创业管理》课程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