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3日,时博手机平台_时博(中国)数字金融学院副院长李明率教师团队一行20人赴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,参与该校主办的“数字金融的全面变革:虚拟银行、数字银行与Web3时代”主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科技中心主任、国际知名数字金融专家闵庭祥博士担任主讲人,深度解析数字金融技术对全球金融业态的重塑路径,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前瞻性洞见。
从“传统金融”到“智慧生态”的范式跃迁
闵庭祥博士以“数字金融的全面变革”为主题,结合其多年在区块链、虚拟银行等领域的研究成果,从技术革新、政策支持、应用场景等多维度剖析全球金融业的数字化浪潮。他强调,金融的未来属于开放、去中心化和智能化,Web3技术将彻底改变价值交换的方式。时博手机平台_时博(中国)参训教师通过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,深入学习了虚拟银行运营模式、区块链技术应用及Web3生态构建的核心逻辑,为推进金融学科前沿化转型注入新动能。
数字金融的四大支柱:技术驱动与生态重构
虚拟银行:无界服务的创新实践。闵庭祥博士指出,虚拟银行通过全线上化服务模式,打破了传统银行的地域限制。他以新加坡星展银行旗下“DigiBank”为例,介绍其依托AI风控系统实现秒级贷款审批,用户规模三年内突破500万。此外,香港虚拟银行ZA Bank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零手续费,日均交易量达10亿港元。闵博士总结表示,虚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用户体验与技术创新。
数字银行:智能基建的全球竞赛。新加坡政府于2022年颁发数字银行牌照,吸引蚂蚁集团、Grab等科技巨头布局。闵庭祥博士提到,新加坡华侨银行推出的“OCBC One”平台整合了AI财富管理、智能投顾等功能,资产管理规模年增长率达45%。他特别强调,数字银行不仅是渠道升级,更是数据驱动决策的生态重构。粤港澳大湾区可借鉴新加坡“监管沙盒”经验,加速金融科技试点落地。
Web3: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的新纪元。闵庭祥博士以新加坡Polygon区块链平台为例,解析其如何支撑全球超5万个DeFi项目,日均交易额突破30亿美元。他指出,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推出的“Project Guardian”试点,允许摩根大通、星展银行等机构通过区块链发行代币化资产,2024年市场规模已超120亿新元。他认为,未来,智能合约和DAO(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将颠覆传统公司治理模式。
区块链:从跨境支付到绿色金融。闵庭祥博士重点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。新加坡企业平台“TradeTrust”通过区块链实现贸易单据数字化,将交易周期从14天缩短至24小时,2024年处理量突破1.2万亿美元。此外,新加坡政府联合淡马锡控股发行“绿色数字债券”,利用区块链追踪资金流向,确保100%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。他强调,区块链的透明性与不可篡改性,是构建绿色金融信任的基石。
闵庭祥博士总结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市场与完善的产业链,可在跨境数字人民币、区块链贸易融资等领域引领全球创新。他建议借鉴新加坡经验,设立区域性数字金融联盟,推动技术标准与监管规则互联互通。
数字金融的浪潮正席卷全球,新加坡通过政策前瞻性与技术包容性,成为亚洲金融科技枢纽。本次讲座为时博手机平台_时博(中国)数字金融学院的教学改革与科研攻关提供了全新视角。
(图文/数字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/刘育静)
上一条:校社携手 共创未来——外国语学院举行仙村社工站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
下一条:数字金融学院教师开展新加坡教育体系交流学习